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21年12月27日 星期一 11:24:27

热门关注

    所在位置:首页 > 廉韵直沽 > 清廉课堂 > 正文

    汉字里的廉政文化

    发布时间:2019-03-15 09:01:53 来源:

    鉴史问廉,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文化,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,也是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见证,汉字的笔画组成,有着深刻的寓意。今年,本站将开设“汉字里的廉政文化”专栏,通过对一些汉字进行解构分析,还原古代汉字中的廉洁思想,今天读来,不仅能使廉政文化深入人心,并给予人们警示与启迪,我们希望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感受汉字廉文化精神震撼力的同时,在全区上下营造崇尚廉洁、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。

    一种无色、无臭、透明的液体。多以其清白喻世。古人讲,君子之交淡如水。

    相传唐贞观年间,薛仁贵尚未得志之前,与妻子住在一个破窑洞中,衣食无着落,全靠王某夫妇经常接济。

    后来,薛仁贵参军,因功劳特别大,被加官晋爵。一登龙门,身价百倍,前来送礼祝贺的文武大臣络绎不绝,可都被薛仁贵婉言谢绝了。他唯一收下的是普通老百姓当年故友王某送来的“美酒两坛”。一打开酒坛,发现坛中装的不是美酒而是清水。下属欲重重责罚王某,但薛仁贵不但没有生气,反而当众饮下三大碗坛中清水。

    在场之人不解其意,薛仁贵说:“我过去落难时,全靠王氏夫妇资助。今天我收下王兄送来的清水,因为我知道他贫寒,送清水也是王兄的一番美意,这就叫君子之交淡如水。”

    烛:从火从蜀,蜡烛的意思。在古代,公家供给、供官吏办公用的蜡烛称为官烛。唐代考进士科,试日可延长至夜间,许烧烛三条,故唐人诗文中常言“三条烛”。宋代有“灭官烛看家书”的故事。

    据宋代周紫芝《竹坡诗话》记载:“中有家问,即令灭官烛,取私烛阅书。阅毕,命秉官烛如初。”

    北宋时期,博州有位太守,非常廉洁。一天晚上,收到一封从京城送来的信件。他猜想这一定是朝廷有什么重要指示,马上命令公差点上蜡烛阅读。谁知读了一半,却又命令差人把官家的蜡烛吹灭,把自己买来的蜡烛点上,继续往下看。公差们很纳闷,难道官家买的蜡烛没有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?后来才知道,那封信里有一小半是关于他留在京城家属的情况,他认为这是私事,不能点官家的蜡烛。为了半封家书,竟然如此“公”“私”分明,不由使人肃然起敬。

    管:官头上悬着一根竹鞭,告诫其要清正廉明,为民谋利。

    若是“官”鱼肉百姓,为所欲为,那么竹鞭将会无情落下,给予惩罚。作为“官”,要谨记身负的责任,在行使权力的时候,唯有兢兢业业,依规执政,不做违法乱纪之事,法纪的“竹鞭”才不会落下。

    道:原指道德,引申为理想、信念、准则等。古人云,圣人安贫乐道。

    清初陈瑸为官清廉,生活俭朴,布衣素食,起居止一厅堂。黎明治事,夜分始罢。他下乡与随从人员分吃一个咸蛋下饭;迎接的官员安排了“仪仗”等候,没想到他只带一个侍从,风尘仆仆而来。临终时,只着一绨袍,覆以布衾而已。还把节省下来的俸禄全部捐给国家,一无所留。康熙称赞他为“清廉中之卓绝者”。

    当时台湾只是一个海岛县,官绅勾结,乱象丛生。陈瑸受任于危难之际,到任即弹劾纵役扰民的知府知县,并上疏禁加耗、除酷刑、崇节俭、禁馈送等十项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。他果断释放因交不起苛捐杂税被打进大牢的300“人犯”。私自放犯,被人举报;百姓不愿连累他,纷纷重回大牢,为其赎罪……从此,烟波江上,荒径深山,常有陈瑸访贫问苦的清癯身影。从台湾知县、台厦道台到福建巡抚,官至浙闽总督,陈瑸功勋卓著:惩治贪官,轻徭薄赋,兴学助教,启迪蒙昧,革除陋规,巩固海防……遂使台岛物阜民丰,安居乐业。

    拒:不接受、拒绝之义。据明代郑瑄《昨非庵日纂》记载,有张齐贤拒仆为官的故事。

    张齐贤是宋代著名政治家,对北宋初期的政治、军事、外交等各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。

    张齐贤为官始终以忠诚为己任,提奖寒门隽士为国效力,身边许多有德有义、有勇有谋的人都得到了提拔。

    有一天,张齐贤家中一位仆人泪水涟涟地跟张齐贤说:“我待在您身边的时间最长,那些比我来得晚的人都被您提拔封官了,我却只是家里的一名仆人……”
    张齐贤提起三十年前家宴上,该仆人盗银器的事情,他顿时脸红语塞起来。最终,张齐贤给了他三百吊钱,让他选择了离开。

    贤:形声字,本义多财,引申为有道德、有才能。俗话说,“妻贤夫祸少”。

    魏征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。魏征的夫人裴氏也是历史上出名的贤内助。裴氏自嫁给魏征,每天坚持纺麻织布,辛勤劳作,毫无怨言。唐太宗听说魏征家的房子又窄又旧,便派人为他调整。魏夫人出来劝阻:“他住惯了老房子,住不惯华丽大厦。”工匠们只得给他翻新了几间旧房子。唐贞观十七年,魏征病重。给魏征看病的御医向唐太宗禀报,魏征盖的被子又破又旧。太宗立即派人送去了丝棉被。谁知魏夫人又出来挡驾说:“他用惯了布褥布被,没有必要添加丝棉被,请朝廷见谅。”唐太宗只好作罢。

    魏征64岁时去世。唐太宗非常伤心,下令厚葬魏征。魏夫人说道:“魏征一生俭朴,葬礼排场太大,与他平生志愿有违。”唐太宗听魏夫人说得于情于理,只得为魏征举行了非常简单的葬礼。

    葬礼结束以后,魏征夫人裴氏依旧与儿子住在原先的老房子里,过着淡泊而宁静的生活。

    助:形声字,为帮扶、增添之意。《小尔雅》中说:“助,佐也。”有典故隐妻助廉。

    东晋时期,有一个叫吴隐之的人,虽家境贫寒,但志存高远,且孝敬父母。后来他做了官,妻子仍然纺线织布,背柴做饭,长年勤俭持家。甚至冬日里没有棉被,就将茅草盖于身上,衣服洗了没有别的替换,只好直接披着棉絮,等晒干后再缝进去。她一家这样的生活方式,与当时的穷苦百姓一模一样。有人劝她,不必太节省了,吴隐之的妻子却说:“我的丈夫从来都是廉洁奉公,领回的俸禄要用来救济民众,开支很大,所以我特地用勤苦来帮助我丈夫的廉洁啊。”

    俭:形声字。俭的本义是指对自己加以约束,后特指生活朴素、不浪费。《周易》中说,“君子以俭德避难。”《左传》中说,“俭,德之共也。”关于俭,颇为著名的论述应是司马光的《训俭示康》。

    司马光家教甚严,见儿子司马康身着葱绿长袍出出进进,颇有骄矜之色,心中很是不安,便将儿子训斥了一番。过了些时日,他又结合自身经历与所见所闻,写了这篇名为《训俭示康》的文章。在开篇,司马光就说:“众人皆以奢靡为荣,吾心独以俭素为美。”然后,他又列举了李沆旋马家声等事例,并通过张知白之口,道出了“由俭入奢易,由奢入俭难”的千古警言。司马光教育儿子继承发扬俭朴家风,司马康不负所望,终成长为贤德之人,当时朝野流传这样一句佳话:“可为人师表者,司马父子也。”

    肃:有严正、恭敬之义。北宋名臣包拯,人称“包孝肃”。

    北宋年间,开封府包拯去陈州放粮,途经长亭,发现亲侄包勉在沙县任官三年中,贪赃受贿,吞没灾粮,逼伤人命,即将包勉斩首。包勉的母亲吴氏惊闻此讯,悲痛难忍,盛怒不已。包拯耐心地向嫂嫂说明包勉被铡的缘由,怎奈吴氏痛子心切,不容包拯分辨。包拯迫不得已将百姓告的状子呈给嫂嫂,吴氏见状,终于相信包勉犯法属实,但又悲叹自己命苦。包拯不忍看着嫂嫂悲痛,又想到陈州灾民,心急如焚,于是他毅然擎剑跪在嫂嫂面前。吴氏被感动,她钦佩包拯忧国忧民的一片忠心,又想到灾民的疾苦,便抛开个人的悲痛,擦干泪痕,欣慰地为包拯敬酒饯行,送他赴陈州放粮。(中国纪检监察报)

    秤:衡量轻重的器具,亦称为衡,其功能就是公平。《荀子·礼论》:“衡诚县(悬)矣,则不可欺以轻重。”将其引申到礼制。秤杆上的计量标志叫秤星,多由铜钉制成,为黄白二色,取天上星星之意。秤杆上第一颗星为定盘星,其作用是在不称重时,将秤砣挂在定盘星的位置看秤是否保持平衡。因此,定盘星是天地良心的定位。

    公平是秤的基本意义,公平是一切交易的起点。早在先秦时期即有这种计量方法,表达着一个完整的商业道德观念。交易双方必须公平、公正、公道,童叟无欺,决不能缺斤短两。否则,少一两损福;少二两伤禄;少三两折寿。

    政治上,有“我心如秤,不能随人低昂”的大义。较早出自诸葛亮的《杂言》:“吾心如秤,不能为人作轻重。”意思就是为政当官做人处事当公平公正、一视同仁、正直无私、光明磊落。为官一任,就要公平如秤;居官者,其心就要像定盘星,奠定公平,拱卫良知。

    莲:又称荷,草本植物,坐生浅水,“出淤泥而不染”。因“莲”与“廉”谐音,常以“莲”喻人清廉正直。宋周敦颐有《爱莲说》。

    周敦颐二十岁步入仕途,多任监察官,从事办案,“屠奸剪弊,如快刀健斧,落手无留。”所任之处,富家大姓,黠吏恶少,闻其名声,为之收敛。任广东转运判官时,他以“洗冤泽物为己任”,不怕瘴气险远,四处奔波调查案件,事事亲临,很多案件得以依法公断。

    周敦颐一生为官清廉,不慕钱财,所领俸禄多周济族人、朋友,有时自己连稀饭都喝不上。《濂溪先生墓志铭》记载:周敦颐在洪川南昌任知府时,得了场大病。朋友潘兴嗣前去探望,发现周敦颐家徒四壁,日常生活用品全装在一个破旧的箱子里,钱财加起来不到一百文。

    宋熙宁四年,五十五岁的周敦颐转任星子南康知军,于军衙东侧挖一池塘,植莲满堂,公余饭后,赏花品茗,写下脍炙人口的《爱莲说》,“出淤泥而不染,濯清涟而不妖。”正是周敦颐清正廉洁一生的真实写照。

    恪:形声字,从心、各声,本义为谨慎而恭敬。

    明代有唐侃恪守官德、“备棺拒贪”的典故。唐侃,江苏丹徒人,自小刻苦求学,品行端正。明正德八年(1514年),唐侃乡试中了举人,授为永丰知县。唐侃赴任时不带妻子,青菜豆腐、粗茶淡饭,生活很俭朴。久而久之,当地人都信服他清正廉洁。此后,唐侃升任武定知州。

    一次,朝廷清理军籍,按规定武定应有1.2万人要去充军。而当时武定一共3万人口,如果按规定派遣,就空了半个州。唐侃如实报告情况,据理力争。其时朝廷又筹划迁移州境上的居民去服河工的劳役,唐侃再次向上进言,陈明不宜把百姓的财力掏了去填河沟。这两条意见都得到采纳,因此,武定百姓得以安居乐业。

    时太监内官借皇室出殡之机敛财,送殡队伍所到之处,大肆勒索金钱,声言不办者即死。有财力的地方官送钱保命,擅长拍马的官员乘机搜刮。唐侃预先准备了一个空棺材,殡仪经过时内官们索要急迫,唐侃就把贪官们领到棺材旁,指着棺材说,“办吾一死,金钱不可得也。”内官惊愕无奈,悻悻而去。

    明代贪贿成风,大气候不洁,唐侃在“官以钱得、政以贿成”的官场中恪守道德,保持了清廉节操。

    禁:形声字。《广雅》中说:“禁,止也。”有典故宋璟禁碑。

    唐代名相宋璟早年在广州任职时,曾教民烧砖制瓦、废弃茅屋,以消除火患,还鼓励百姓开荒垦田、养畜种桑,终使当地五谷丰登,百姓安居乐业。宋璟返京后,当地官民心存感恩,很是怀念他,自发立了一块“宋公遗爱碑”。

    宋璟知晓后,上奏唐玄宗说:“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,不值得歌功颂德,如果允许地方以立碑来记录我,那么各地必然将上行下效,请予以禁止。”唐玄宗同意了宋璟的建议。

    禁,是禁区,是雷池,任何人不得逾越。“禁先其本者治”,以上率下,令行禁止,政之所期也。

    洁:从水,从吉,水而吉,是为洁,本义是干净的意思。诗人屈原的《楚辞·招魂》中“朕幼清以廉洁兮,身服义尔未沫”,第一次将廉与洁联系在一起。东汉学者王逸在《楚辞·章句》中注释说:“不受曰廉,不污曰洁。”洁,是一种坚守,是做人要光明磊落的态度。

    刚:形声字,从刀、冈声,有坚强、直明之义。

    东汉乔玄性格刚直、不畏奸佞。

    乔玄,字公祖,东汉睢阳(今河南商丘)人。他性格刚直、嫉恶如仇,其坚毅果断、勇往直前的精神,受到人们称赞。乔玄年轻的时候,在睢阳县里当功曹(官名,多掌管人事,参与一郡的政务)。有一次,豫州刺史周景来到睢阳县。

    乔玄向周景揭发了豫州“陈相”羊昌的许多罪行,请求周景派自己去查办此人。

    得到周景同意后,乔玄首先把羊昌的宾客抓了起来,详细调查羊昌所犯罪行。羊昌的靠山、当朝大将军梁冀得知这个消息以后,派人飞马传来檄文搭救羊昌。同时,周景也接到了圣旨,要他召回乔玄,停止调查。乔玄压住檄文不发,并且加快了审讯速度,终于使羊昌受到了应有的惩罚。

    乔玄去世的时候,殡葬仪式非常简单。东汉著名文学家蔡邕在《太尉乔公碑》赞云:“公性质直,不惮强御,在宪台则有尽规之忠,领州郡则有虎胗之威。”(中国纪检监察报)

    私:形声字,从禾,从厶。本义为自留口粮。引申义为自己的、非公的。有典故杨继宗“不私一钱”。

    明朝时,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,深得民心。一次,有朝中太监经过这里,向他索要贿赂,他打开府库,说:“钱都在这儿,随你来拿,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。”太监怏怏走了,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。英宗问道:“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?”太监听后,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。

    杨继宗为官期间极力维持风纪节操,处事依礼而行。当时官吏贪黩成风气,杨继宗身处其中,却不为之所染,以至当时掌权的太监汪直都承认:“天下不爱钱者,惟杨继宗一人耳。”杨继宗十分鄙视贪官污吏,他到达任所,先汲水将厅堂冲洗后再视事问政,并且说这样做是要清除污秽。杨继宗虽仅官至按察使,却名著青史,成为后世敬仰的一代名臣。杨继宗鄙视贪官污吏索贿之举,义正词严,令人钦佩。